中
台 山 月 刊 299 期 |
|
本期主題:順逆不動自如如 |
|
定慧等持 毀譽不驚文/普嘉精舍高級禪修班學員 法功 在我們的生活中,毀譽常常如潮水般起伏,時而讓人歡喜,時而讓人沮喪。面對這些外界的評價,我們該如何保持定力和智慧,以穩定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呢?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與實踐經驗。 安禪靜慮捨妄執 毀譽之所以讓人動搖,往往是因為我們過於看重外界的評價。曾經在工作中遇到一位非常優秀的同事,他的表現常常得到上司的讚賞,而我在某次項目中失利,心中頓時充滿了自責與懷疑。那段時間,我常常在想,自己的能力是否真的不如他人,永遠無法得到認可?不過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漸漸理解到,毀譽是他人對自己的看法,這種看法也受限於他人的經歷與價值觀。我開始學會將注意力從外在的評價轉向內在的成長,這樣一來,無論毀譽,我都能保持平靜。 為了在面對境界時保持冷靜,想到上禪修班時,師父提到靜坐可以幫助內心沉澱,自此我開始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靜坐,專注於自己的呼吸,讓心靈逐漸平靜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學會了如何將心中的雜念放下,保持一種「觀察者」的心態,讓自己不被情緒左右。有一次,我在一場重要的會議上發言時,由於緊張,表達不佳,會後我聽到了不少批評聲。當時,我感到非常沮喪,但我告訴自己,這只是一次經歷,並不能定義我的能力。透過靜坐,讓我重新找到信心,並在之後的會議中表現得更好。 隨緣行止住本心 在修行的過程中,我開始學會隨順因緣行事。生活中有許多事情,並非完全在我們的控制之中。我學會了接受現實,對於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,試著以平和的心態面對。例如,曾經在讀研究所期間,與家人們在溝通上有了些障礙,讓我倍感壓力,無法專注於工作與寫論文。在這樣的逆境中,我告訴自己,這是生活給我的一個考驗。我開始尋找其中的學習機會,思考如何有效且平和地與家人們溝通,而不是沉溺於焦慮與自責中。這讓我在逆境中保持清醒,最終也找到了更好的解決方法。 面對毀譽的能力,是一種對自己內心的認識與信任。在不斷修行與實踐的過程中,我發現,真正的成就來自於內心的滿足與安寧,而不是他人的評價。我開始更加重視內在的成長與道德的提升,而不再僅僅依賴外界的讚譽。也開始參與義工的活動,幫助有需要的人,這讓我感受到無比的滿足。在與他人的互動中,我意識到,真正的成就不在於名聲,而在於能否為他人帶來一些正面的改變。當我在這些善法中獲得力量時,內心的定力與智慧也隨之增長。 毀譽之間,唯有保持定力與智慧,才能在風浪中立於不敗之地。生活中,我們會面臨各種挑戰與評價,但重要的是,始終如一地堅守自己的本心,隨著因緣而行,成就種種善法與自我的提升。這不僅是一種智慧的表現,更是一種生命的態度。希望每一位在這條道路上行走的人,都能找到本具的定力與智慧,活出真實而充實的生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