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2
 
本期主題:做情緒的主人







能覺知妄心無常、境界虛幻,
則不被喜怒哀樂的情緒牽制,
時時覺性現前,有智慧地隨緣應物,
自能身心安然,隨處自在。


萬里無雲萬里天

文/見榆法師


  有的人習於用強烈的感受情緒表達自己,所以難過的時候,聽著歌曲讓自己流淚,看著電影強化傷心的感受;開心的時候,要找朋友們來渲染歡樂的氣氛,擴大熱鬧的場面。有的人被情緒壓迫著、支配著,希望能夠轉換心情,不再感受情緒,所以生氣的時候,會用快樂的事情讓自己開心;悲傷到無法承受的時候,很努力地找著方法,想讓自己與情緒分割。

妄情驅役自顛倒

  其實快樂並不堅固,一件小事就可以破壞;傷心也很虛妄,一句適時應機的鼓勵,也可以讓人破涕為笑。紫柏尊者云:「喜有怒迫,怒有哀迫,哀有樂迫,迫者相催之謂也。」令人歡喜的事情變異了,會讓人生氣;憤怒時說出口的話,盛怒中做下的決定,往往傷人傷己;而難過也不會永遠,總有一刻會被開心的事情所取代。人們總在喜怒哀樂的情緒更迭中,努力著、等待著、擔心著、迷惑著。

  覺性不現前,反被眾情所覆,雖然清明圓妙之心本具,但可惜錯用了,做不了自心的主人。實如天目中峰禪師所言:「何謂業習?或遇順則恣情而喜,遇逆則信情而怒,遇愛則徇情而著,遇憎則極情而離,遇是則盡情而稱,遇非則任情而毀。」是我們長久以來養成了觸境而起的情緒,太習慣這樣的反應模式。遇到順心的事就理所當然地歡喜,違逆己意就理直氣壯地生氣,喜歡的東西就任情地愛著,憎恨的事物就盡己所能地遠離,認為對的就全心稱揚,認為錯的就恣心謗毀。如此終日在情緒之中牽動著,讓妄情所驅役,不只是對修行無益,更是增添了迷惑顛倒。

  學道之人當在日用生活中觀照自心,覺察到自己情緒起伏時,可以運用三假觀的因成假、對待假和相續假來分析情緒的生成。因成假解釋情緒的產生皆因眾緣和合,從中抽解掉任何一個因素,情緒不會再相同,而能了達情緒生成之虛妄。對待假展示了萬法相對待而生,有喜便有憂,有苦則有樂,因為是對立而生,即是假有之相。相續假呈現著各種情緒是心念的相續假成,沒有任何一種情緒會永遠存在。所以,可以不必為了歡樂的散逝而落寞,可以不需為了別人的怒氣而委屈,藉由三假觀體認情緒之緣生假成、虛妄無實,進而不被妄生的情緒所牽動、影響。

如龜遇危攝六根

  我們的情緒又多因為六根的攀緣,觸境而生起,心和境如同柴火相接一般,迸發各樣欣愛憎厭的幻焰煙花。眼看到壯闊的風景,心就覺得舒坦;看到無禮的舉止,心則氣憤難消;耳若沒聽見讚歎,就不會得意洋洋;沒有聽到嘲諷,也不會氣餒沮喪。因此而知,六根不與外塵相對,妄情就無緣而生。平日當以「藏六如龜、防意如城」自惕,如龜遇危自護,照顧好自己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不向外執捉一切善惡境界,將六根向內收攝,回光返照,時時刻刻觀照自心,忍心不動,調心不起,如大將軍一般來嚴守心城,看管好我們的心念,提起覺性,不隨境紛生喜怒哀樂,定力增長的同時,心自安穩,情自平息。

  六祖大師更是進一步地提示學人:「惠能沒伎倆,不斷百思想,對境心數起,菩提作麼長。」日用現成的平常心,本來就是定慧具足,寧靜自在。這念心本來就含容萬法,一切法都是這念心,喜怒哀樂亦是真如佛性,凡夫心就是無上菩提心。所以,可以清楚地知道對境而起的心念、情緒,知道是喜是憂,是樂是愁,可以確確實實地對任何的情緒沒有貪求、排斥,不隨之動轉;高興也好,哀傷也好,任其去來,沒有執著,不生心相續,即是菩提心現前,所謂「千江有水千江月,萬里無雲萬里天」,與萬境安泰清朗共處,隨機應物而作主自在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