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1
 
本期主题:静气平心 临事不惊







心经常保持平静,如一潭止水一般,
动也如是、静也如是,
遇事能静观种种因缘,明取舍知进退,
动静闲忙,不失方寸,成就应物智慧,做生命的主人。


心静得大自在

文/普荣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瞻


  清晨醒来只感觉到自己的呼吸起伏,没有人声、车声等吵杂,室内安安静静,想想为何退休后偶尔还会梦见急着赶上班或上班处事的情景?是因积习已久深印脑海尚未完全忘记,还是怀念上班的日子?《金刚经》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自己这是妄中取妄,过去的人事已了不可得,怎还会生此心想?真是愚痴。

收摄内照心水澄

  贪瞋痴三毒会障碍我们修行学佛,让我们受轮回生死之苦,《楞严经》云:「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」古德以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,叮嘱我们修习戒定慧三学对治三毒。现代人生活在资讯暴流中,每天各种讯息充斥,心很容易跟着起伏躁动,也常受到身边人事物的刺激,心随境转,致引起不好的事端,如网路上的霸凌或开车的纠纷。

  如果遇一切人事物或考验时,能先注意收摄身心,使心平静安定,不张皇失措,如同浊水静置泥沙沉淀后变清水,即能思虑周全看清事实始末,妥适地待人处事,至少可避免造成不良后果,甚或反得圆满结局。

  故《大学》云:「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」此修心养性的次第,其中止、定、静、安,都有不起心动念、不起烦恼、心静之意,与修学戒定慧的摄心、静心息息相关,不论在静中养成或动中磨炼,遇一切人事物考验时,能觉察、觉照、觉悟,运用这念心发挥最大的作用,就能成就智慧。

宁静致远成佛道

  刚在精舍领执事时,一次自楼下匆忙地跑上楼,住持法师见到,提醒「要身忙,心不忙!」当时以为是心不要忙乱之意,如今想起当中还有更深之含意。法师是提醒自己这念心要保持正念,清楚明白,处处能作主,如如不动,不随境转,随顺觉性。这念心就是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常说:「师父说法,大众听法的心。」它是不生不灭、不增不减、不垢不净,清净无为,但被累劫无明烦恼所覆而无法显现,唯有透过修行将心中的障碍烦恼消除,这念心才能如明镜般不落一点尘垢,清净光耀照人,「千年暗室,一灯即破」,般若智慧自现。

  非常感恩开山祖师,已为我们指示明确的修行道路:「教理、福德、禅定」三环一体。借着不间断上禅修课,薰修教理建立正知见,明了佛法道理;广修众善,培植福德;加上静坐修习禅定,摄心、培养定力,如此精进,必能不断朝向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的目标前进!

  而这些修行过程皆以静心为始,心往内收摄,时时返照自心、觉察觉照,终必得大自在。故修行的路要走得安稳、走得长远,当切记「非宁静无以致远」之理,努力不懈地往前进,必能直至成佛宝所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