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,父亲带着全家去海边玩,沙滩上有一个桶子,装着游客在海边抓到的螃蟹,桶子虽然没有盖子,但螃蟹却无法爬出桶外。因为每当有螃蟹爬到桶边,就会被桶内其他螃蟹抓下来,周而复始,终究没有任何一只螃蟹顺利逃生成功。
随着年龄渐增,面对僧多粥少的升学、就业机会,为了个人的美好前途,曾几何时,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,成了不让他人专美于前的「螃蟹族」……。直到遇到佛法,听闻了普贤十大愿的「随喜功德」,才恍然明白生命可以是共享、共荣的,因为「随喜功德」,让每个人的心时时充满光明,远离无明黑暗。
「随喜功德」即是随所见闻,欢喜修善、喜悦赞叹,是自、他共荣的菩萨法门,因此,生活中无一处不是落实「随喜功德」的菩提道场:当天空飘下雨滴,与其恶其淋漓,溅湿全身,不如欢喜赞叹天降甘霖,滋润了大地,让万物蓬勃生长;听到施工喧扰的声嚣,与其瞋恼抱怨,不如随喜协助降低声响;若他人功成名就,与其在旁嫉妒瞋恚,不如真诚赞赏,欢喜分享对方的荣耀,因为嫉妒瞋恚不仅改变不了他人光荣、成功的事实,反而让自己内心陷入幽暗,徒生苦恼。
当身旁的人功业成就之际,以欢喜之心赞美、称扬,乃至进一步见贤思齐,不但与他人广结善缘,自己更因随喜赞叹、见贤思齐,无形中,降伏心中嫉妒瞋恚及骄慢染习。佛法云:「若人憍心自高,则法水不入。」慢心是凡夫众生无始劫的深厚习气,而「随喜功德」这帖法药,借由赞赏、助益、学习他人的优点,弥补自己的不足,也调伏了心中的慢习,落实自利利他的菩萨行。
世人不明因果,为了个人利益你争我夺,乃至于如同「螃蟹族」般坏人好事。佛法首重因果之理,修行之人明白「如是因,如是果」的道理,积极在因上广植善因善缘,见人成就随喜赞叹,不但扩大了心量,内心充满善念的光明,广结善缘也为自己创造更为光明、良善的未来。
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教导学人,修行「先以善舍恶,后以舍舍善」。让心中善法日渐增加、恶念递减,最后,连善念也不执着,清净心自然朗朗现前。而随喜功德即是断恶修善的最佳入处,透过随喜众生所有善行,当下所见所闻即是庄严妙色、清净好音,诸佛如来的胜妙净土就在眼前!
摘自《中台山月刊220期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