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而不立、立而不破
|
|||
文/普泉精舍禪修班學員 传德
|
|||
粗相──不知立不知破
为何要谈立、破之境呢?又何谓立,何谓破?立表“安立”之义,也就是以什么为依靠的意思;破,代表“突破、打破、变化”之义,也就是改变现状的想法与行为。 过去未学佛时,对世间的名闻利养总是放不下,天天随境界而转变,老是要跟别人争个长短,从世间法来看并没有不对,但是在佛法来说,这种状态应可归类为不知不觉的情境,因此称此阶段为“不知立、不知破”的愚痴相。 不安相──破而不立 初初接触佛法,觉得佛法非常好,世间法是不可靠的、心是生住异灭的、人是生老病死的,而万事万物也是成住坏空之相,过去所依靠的一切,没有一样能够让我们安住下来,突然间感觉自己把自己抛向漫无边际的虚空中。常想起大海中浮木的故事,又如天空中的花絮,随风飘扬。那是无量的悲观以及无量的否定。 记得先父往生时,掉不出眼泪,也不知所措。看着家母悲伤的神情,触摸先父的遗体,人真的会死的事实,让我有不可抹灭的印象。但是这样的感受就能体会佛法的真义吗?显然并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。虽然知道这一切都是无常的,也知道要跳脱生死轮回,然而到底要如何去做?却难有明确之方向。对世间事物的追求虽早已失去兴趣,但对于出世法却又不知所依,因此心中常有不安之感,此阶段称之为“破而不立”之相。 法执着相──立而不破 入了山门,皈依了诸佛,听闻了法要,一句“阿弥陀佛”启迪内心无穷尽的信心。受持了五戒,走向清净之路,吃素、打坐、早晚课诵,形同修道人。东一句“一心不乱”、西一句“以戒为师”,俨然是高僧再来。尤甚者,心中有把尺,这个也不如法、那个也是邪知邪见。刚开始的同参道友,也因为依止的师父不同,互不来往,各称对方不究竟,皆说自己法门为最高。这时,突然想到《六祖坛经》的一句话: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真是可笑啊!学佛前有无量烦恼,学佛后烦恼还是无量无边,真是可悲啊!坚持己见,死不认错。精进修行以便证明自己是对的,别人都是错的。现在看起来,对的人好像不一定是对的,错的人好像不一定是错的,原来我们只是为了安心,依着一法,执着此法,简直到了“一夫当关、万夫莫敌”的境地了,此阶段称之为“立而不破”的执着相。 钟摆定理──破而不立、立而不破 常听人家说:“学佛一年,佛在心中;学佛三年,佛在眼前;学佛五年,佛在天边;学佛十年,向佛要钱。”虽没有落得如此境地,然而法门的选择和修持,常是无法坚持到底;时而净土,时而参禅,偶而也修密。或许有人会说,这样禅净密三修不是很好吗?以前听到觉得很有道理,然而,迷就是迷,路头未找到,就是乱修一通。时而破、时而立,心情如同荡秋千一样,有时高亢,有时却又低潮。看到墙壁上的旧时钟,那个铁珠不停地左右摆动。天啊!那不就是我愚痴的写照吗?寻寻觅觅二十年,东参参、西修修,只因门在眼前却不识,明知此是宝藏库,却也一丝未领悟,日日都惊日日非,时时但觉时时过,又转头,往回走,还是恍恍独空过,如同钟摆几时休? 山门前──无不立也无不破 下禅座,如梦醒,和尚开示如撞钟。原来,朗朗乾坤本来具,何所立也无所破。本来具足,当然无所立;既然无所立,那来有所破?生生灭灭与实相一如,色受想行识也是妙有,真是奇哉!四十几年来日日共枕眠,前二十年根本懵懂无知,花了更长的二十几年向外求。如今不敢说识得,就像〈十牛图〉中的“见迹”一般,依此路头找下去,心已安,路识得,万金难买真喜悦,众家师兄别犹疑,究竟法门难再遇,善知识更是千年难再逢,赠送一句共提携--“当下承担是要领。” 何谓当下?即是不受时间限制、不受空间限制,以及不是相对形相的那个状态。简言之,无念、无相、无住是也。 今到此,且住笔,留待以后互道喜。 |
|||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9?
??:(02)2592-2908
傳真:(02)2592-2693
直達捷運站:圓山站、民權西路站
公?:大同國小站、民族承德路口站
(21、26、266、280、290、304、306、616、618、636、639、756、811、1209)